本文同步刊登在經濟日報與聯合報專欄.數位行銷在現在越來越重要,但許多的企業在追逐做數位行銷的時候,卻忽略了一些數位行銷的基本功,我以自己多年擔任數位行銷顧問的經驗,利用行銷3C的架構來解說為何這是容易被忽略的
許多企業開始意識到要自己有內部的行銷人員,甚至是行銷團隊,這是個好方向。不少趨勢報告中都提到,未來企業對於廣告代理商的依賴在某些部分會持續減少,儘管廣告代理商在工具操作及相關資源上會比一般企業多,但在其他面向上則不一定。一旦企業擁有了內部行銷團隊,建議可以做到以下幾點:
一、了解市場趨勢
企業往往會對自己的商品很有信心,不過,有時市場就是不買單,此時不用急著從公司內揪出導致業績不佳的戰犯,而是要先思考──企業最近有沒有做過市場的需求分析跟趨勢變化?
曾經熱賣的商品,不代表以後仍能持續熱賣,原因在於整個市場環境的變化。
過往最有名的案例,就是相機被手機影響了很大的一塊市場,所以即便相機性能提升,多數用不到這麼好的功能的消費者,卻開始轉換能夠解決他們「拍照留念記錄每一刻」的手機。
二、解析競爭對手
我遇過不少廠商未曾研究競爭對手。這裡說的「研究」,不是指能夠查到對方的營業額等機密資訊(當然能夠有更好),而是去研究競爭對手在社群、搜尋、各通路上的資訊,並思考為何這樣操作。
如果不能有效解讀對手的行為,只想一味模仿跟風,很可能就會做出錯誤決策。
曾經台灣有些企業因為看到Amazon低價銷售然後業績成長,股價也上升,認為只要強打低價就能有一樣效果,但其實這背後除了有其他獲利模式外,更重要的是,中間也不斷在蒐集數據來做優化,因此,這些單純模仿的企業在短短幾年內,由於無法看到成效而紛紛收攤。
三、善用自身優勢
如同前面提過的,企業總認為自家產品很棒,但有沒有符合市場才是真正的關鍵,行銷團隊必須要能夠結合前面兩者(市場趨勢與競爭對手行為)得到的資訊,找出適合自己的作法,否則只是傳達自己覺得是優點的方式以及曝光位置,很可能無法有效打動消費者或接觸到真正的潛在客群,那就會失去意義,行銷操作成效上也會大打折扣。
我曾經看過一間做外銷的廠商,把自己的零組件拍照上傳到IG,認為這就是社群經營,最後結果可想而知,肯定是不如他所預期的。
結語
以上三者,也是我們在談行銷時很常用談到的行銷3C。我看到不少企業都只專注在自己的產品服務,卻忽略了競爭對手的操作,甚至環境的變化,最後造成在判斷上的錯誤,把機會白白送給了競爭對手。
這些往往都不是代理商可以協助操作的部分,必須要內部團隊來落實研究並找出解決方案後,才開始廣告投放、媒體曝光等外部操作。